百科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字号+作者:新闻大战来源:娱乐2023-06-08 02:32:29我要评论(0)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多位专家

6月2日,担负的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起新他强调,化使会主化强要坚定文化自信、命推担当使命、进社奋发有为,义文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国建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担负的文

知之愈明,起新则行之愈笃。化使会主化强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命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进社更好担负起新的义文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国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担负的文

五个突出特性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我认为,每一个突出特性都可以用考古和历史的事实来证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来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让我们能够了解过去发生了什么,同时探索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规律并从中汲取智慧,走好未来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这让我印象很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说,“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高屋建瓴、高度凝练、极其鲜明地指明了维护国家统一的极端重要性。”

邢广程表示,爱国主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价值,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得以巩固和壮大的基石,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与魂,“作为一名边疆问题研究人员,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高度,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认为,早在史前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支一体有中心的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走向统一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

“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不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并且实事求是地向社会公众普及正确、科学的考古知识,加深人民群众对中华文明这五个突出特性的认知,更好地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韩建业说。

“两个结合”体现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高度的契合性,“两个结合”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使得我们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这是我们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建设文化强国。”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特别是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和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阐发。”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这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地告诉我们,“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将激励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尤其是舞蹈工作者,从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高度,努力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视角,从五个维度对‘两个结合’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说。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新的时代光彩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感触颇深。他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文明来说是一次新的激发,将增进中华文明的时代内涵。中华文明对中国式现代化来说是非常有力的文化支撑,是一种最深层的最具有永久力量的支撑。

多年致力于传承发展民间艺术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创造性地阐释了中华文化的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命题,指出了新时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崭新路径。

“我们要守望传承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艺传统,致力将其中的文化精神发扬光大,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民间文艺篇章。”潘鲁生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思想精华以及鲜明的特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更加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说。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在王巍看来,考古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独特的作用,“我们考古人要继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考古成果的阐释,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考古成果进一步走向大众,让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为世界所了解,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贡献。”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媒体称意大利部分海滩今夏限制游客数量以保护生态环境

    媒体称意大利部分海滩今夏限制游客数量以保护生态环境

    2023-06-08 01:47

  • 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

    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全面完成

    2023-06-08 01:47

  • 国铁集团: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已售出4657万张

    国铁集团:五一小长假运输期间火车票已售出4657万张

    2023-06-08 01:35

  • “追梦中华·读懂黄河”2023海外华文媒体河南采访行走进郑州

    “追梦中华·读懂黄河”2023海外华文媒体河南采访行走进郑州

    2023-06-08 00:16

网友点评